风水宝地清西陵
http://www.feedsky.com/challenge/art/467/feedsky/xiaojiangcai/~/gtsp/zt8/43079/lnk.html
清西陵是一个风景区统称,其中包括泰陵、昌陵、慕陵、崇陵等等,且距离不是近。据导游讲,清朝的陵寝本来都是在北京东部的河北蓟县,比如康熙、乾隆、慈喜都埋在蓟县东陵,而雍正皇帝,不知什么原因,又另选了易县当作陵寝。
传说雍正之所以重选陵址,不跟他的祖上一起埋藏,是因为他的皇位是改诏篡位得来的,所以他不敢跟他的祖辈坦在一起,怕见他们。其实这纯粹只是谣传,雍正之所以开辟了清西陵,是因为他开始遵照祖制,在清东陵附近一个叫九凤朝阳山的地方选的陵址开工后发现土质不好,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容易发生进水,是建陵的大忌。无耐之下,他让他最亲的十三弟胤祥和和风水大师高其倬,在北京周遍一带重新寻找陵址。在选陵的过程中,对陵寝的穴位,也就是将来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的土质要求特别严格,以“土细而不松,油润而不燥,鲜明而不暗”为佳,并且还要以秤称量土重,一斗土重六七斤为凶,八九斤为吉,十斤以上大吉。以此推断土壤的密实性和地基承载力。终于风水大师高其倬在今天保定易县境内的永宁山下,发现了一块“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的上吉之地,这就是今天的清西陵。
雍正皇帝的“泰陵”是所有陵墓中规模最大的,最气势磅礴的,也是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寝。宫殿、牌坊、华表、桥梁、神道、下马石、石雕、松树林等,应有尽有,宛如北京的紫禁城一般,仅神道就有五华里之长,足见其不凡的规模了。最让人佩服的是一座巨大的石碑,应该叫功德碑,足有六十多米高,上面用满、汉、蒙文字记录着雍正皇帝的一生功德。按照满清的规矩,不是所有皇帝都可以矗立这样功德碑的,只有皇帝在位的时候国家的土地没有丢失,死后才有资格立这个功德碑。光绪皇帝在位的时候签了不少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大片国土轮丧,所以他的墓前就没有此碑。
陵寝以风水为重,荫护以树木为先”。树对山陵的环境,对风水的完美关系重大,西陵的“翠海”自雍正王朝始至光绪末年终,其间载植、养护从未间断过。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松有一万六千多棵,有翠盖拨云的巨人松,有枝干盘旋的菩萨松,有珍贵的白皮松、罗汉松,有秀美的迎客松。
最讽刺的是末代皇帝溥仪的陵墓也被后人迁移到了易县,座落在一个中港合资的陵园里,一方不超过三平米的地盘,一块墓碑和两个粗制滥造的小华表,墓碑上仅有这么几个字:“爱新觉罗.溥仪之墓”。墓的四周荒草凄凄,几分凄惨的景象,在这个豪华的陵园里显得很低档。
百年风雨痕迹,繁衍生机草木,透露着沧桑变迁,显示着岁月流逝,历史是有韵味的,在每一个历史前,人类显的会很渺小,但是历史宽博的胸怀却能够容忍一切。